这一周,好几个病人手术当天想改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我深深的感到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还是那句话,贫穷会限制我们的现象力。
有一个case是王一教授的fans,10+年前做了LASIK,前医院看了觉得高度近视,玻璃体浑浊,吃吃药。不过患者就觉得很苦恼,找王一教授看了,老王觉得应该白内障和波切一起做。叫白内障会诊,我觉得哎呀,要搞玻切,装个左右的球面晶体嘛。患者不干,说要飞秒,要最贵的晶体。我顿时,觉得,你这么土豪干啥呢。后来,做了新无极(一种大景深晶体,晶体价格接近0人民币),主要考虑到做过准分子,公式不容易算准,而且波切术后的屈光情况会进一步改变。没用飞秒。这次来,0.5的远视力加1.0D(一百度近视)可以到1.0.病人很满意,这次这眼又是以前网脱打了硅油的,来取,硅油乳化了。又要求飞秒,被我拒绝了,装了个新无极晶体。病人总体的意思是,我不差钱,我知道飞秒更精准。
我总体来讲,觉得自己虽然做了那么多白内障手术,也是有个转变过程的。做到台的时候我就像和别的医生比速度和手术量。做到台的时候我就觉得想挑战难度,比如脱位的。做到0台的时候发觉真的是要慢下来。考虑屈光和精准的问题。以前郑汉教授讲过一个医生做的手术量一眼就看得出来,不要吹。哈哈哈,现在觉得真是这样。09年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问我独立做了好多,我说20台。吹牛皮我觉得没任何意义,特别在真高手面前。
经济转型和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转换思维。虽然我觉得现在非常注意撕囊口的大小和圆润,不可否认,没有专家能把囊口撕到和飞秒一样的重复性。这就好比你不用工具画圆和拿圆规辅助画圆的效果。囊口的对称性会影响远期效果。这是我目前觉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的最大优势,当然还有其他优势。当然,飞秒也有不能干的时候,
比如这个case,1硅油乳化;还有角膜透明度差,2眼睑太小(小眼睛)飞秒负压放不进去......3.瞳孔小,激光打不到预期的囊膜和晶体上。
还有就是飞秒辅助白内障常规需要用非甾体眼液,预防术中瞳孔缩小,普通手术,一般是不需要非甾体眼液的。当天跑来说,医生,我要加个飞秒。同志,不是小面加个煎蛋那么容易。提前做预案,合理规划才是我们一个成熟医生和患者需要做的。最后来张广告,揭示什么心态来手术最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