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由于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眼球的生长发育较为迅速,所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一项发表在JournalofCataractRefractiveSurgery的报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无晶状体治疗研究(IATS)中二次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结果,研究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晶状体植入的不同时机对患儿术后屈光效果的影响。
研究过程
IATS是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该研究包括名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汇总了这些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的所有二次IOL手术的详细信息,评估了10.5岁的视力结果、屈光结果和不良事件,对保持无晶状体的眼睛和随机放置IOL的眼睛进行了比较。
其中57名在无晶状体眼组,57名在初级IOL组;57名随机接受隐形眼镜矫正的无晶状体患者中,有55名在为期10.5年的研究访问中接受了评估;这些患者中24名患者(44%)接受了二次IOL手术。IOL手术的中位年龄为5.4岁(范围为1.7至10.3岁),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1.00±0.70屈光度(D)。
研究结果
1.在10.5岁时,最小分辨率视敏度(VA)的中位对数为0.9(范围0.2至1.7),与31只无晶状体眼的VA相似(0.8,范围0.1至2.9)。
2.在4.5年和10.5年的研究访问期内,具有稳定或改善的VA评分的眼睛数量也相似(78%二次IOL眼;84%无晶状体眼)。
3.对于在4.5年就诊后接受IOL植入的眼睛(n=22),10.5岁时的平均屈光度为-3.20D(范围-9.9至1.1D),而接受原发性IOL植入的眼中,平均屈光度为-5.5D(范围-26.5至3D)(P=0.03)。
研讨讨论
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在进行二次IOL手术眼睛的时间和选择方面存在固有偏差。参与IATS的外科医生不一定代表社区环境中的外科医生,并且所选的儿童不代表所有接受此类手术的儿童。研究家庭获得了在现实环境中可能无法获得的大量经济和情感支持。在其他情况下,儿童可能会在年龄更小时接受二次IOL,这可能会增加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或产生更大的残余屈光不正。其他因素会影响是否以及何时进行二次IOL植入的决定。此外结果表明,重要的是要告知家人,IOL植入后的视力与使用隐形眼镜或眼镜获得的视力不会有显著差异。有趣的是,在这项研究中,不到50%的患者在10.5岁时接受了IOL。尽管上述研究存在局限性,但该报告表明,将二次IOL手术推迟到学龄具有屈光优势;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患者5岁后进行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副作用也远小于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期手术。
尽管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会在某个时候接受IOL植入,但植入时间仍存在争议。儿童白内障手术后的预测误差比成人多。由于在儿童早期,眼轴发生轴向伸长,因此IOL眼可能会出现大程度的近视移位。有理论认为5岁后植入IOL可以减轻术后近视的变化,但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延迟手术,这种变化有时也比预期的要大。尽管屈光不正的范围仍然很大,但延迟IOL植入可以在10.5岁时获得更可预测的屈光结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