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日
年3月6日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
作为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青光眼常有“视力的隐形杀手”称号
可见其对视力危害程度之大
但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这一疾病仍没有得到广泛认知
很多人发现时已发展到疾病晚期
仅残存管状视野、光感视力甚至失明
给患者的生活及家庭带来重大影响
在3月6日第14个世界青光眼日到来之际,青医院眼科林广杰主任、薛盼盼护士长带领眼科团队走进董家河社区,为老人们开展多样形式的“爱眼、护眼”健康促进活动。
活动中,眼科主任林广杰为在场的老人们进行眼底检查,并耐心详尽地向他们解释检查结果。
同时,林主任指导老人们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有益眼睛的食品,提高眼部健康水平。
刘桂欣医生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简单化,深入浅出地为老人们讲解讲解了眼部构造、青光眼的发生和预防以及如何消除视疲劳的方法,并进行了爱眼、用眼、护眼基本常识的宣教。刘医生声情并茂的讲解深受社区老人的欢迎。
一上午的义诊,现场通过裂隙灯、眼压计、眼底镜诊断出患有青光眼、白内障、翼状胬肉、结膜炎等患者约80余人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切实感受到医院眼科医护人员带来的温暖关怀和贴心服务。
义诊结束后,老人们不愿散去,纷纷围在林主任身边请教、咨询,林主任耐心、细心的一一给予详细解答。
此次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社区老人爱眼、护眼的意识,使大家认识到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重要性,也使眼科的医护人员践行了用爱与责任守护光明的使命,传播了为光明而来的初衷,用他们的绵薄之力为社区老人们送去真诚的关怀和专业的诊疗服务。此次义诊受到老人们热烈好评,并期待眼科团队的下次到来。
知识链接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愈,而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致盲眼病,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79万人双目失明,在整体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大约为1%,50岁以上人群,每百人中至少有2人患有青光眼,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可怕的疾病,正在慢慢偷走国人的视力,俗称“视力的窃贼”。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力(眼压)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引起视功能受损,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正常人眼压10-21mmHg
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21mmHg以上,也有少数患者筛板极脆弱,眼压不到21mmHg,也出现了典型的青光眼表现,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最开始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在初期不受影响,青光眼不断加重、进展的过程中,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更加增加了青光眼的隐秘性(这是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之一)。病情进展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不疼、不痒、视力不受太大影响。当患者发现自己“看东西模糊时”,这时已经到了晚期,视野缺损相当严重。
晚期时,患病的眼睛好像通过一个纸筒看东西(医学上称之为管状视野),只能看见眼前一小片区域,如果在晚期还没有发现,患者会逐渐失明,中间最后的管状视野也将消失,患者从此漆黑一片,此时就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青光眼是“不可逆的”,医生最好的治疗效果是:发现的时候有多少视野,通过有效的治疗将这些残留的视野保住。
临床上发现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发病率会增加,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若患有青光眼,其发病率会增加5~10倍。
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年龄40岁以上
?高度近视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心理因素
?暗室停留或阅读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
青光眼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衣领裤带不宜过紧,避免在暗室内长时间停留及阅读。避免浓茶和咖啡,多食纤维素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饮水量,每次不超过ml,一天不超过ml为宜。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做过手术的患者出院后避免食用大补的食物,定期检查眼压、眼底和视野,以监测病情进展。
部分青光眼患者具有遗传倾向,所以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其成年子女应定期检查。
温馨提示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致盲眼病,眼睛一旦受损,视力便再也不能恢复如初。
减轻青光眼的危害,防大于治,高危人群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章玲(眼科)
编辑:Suzy
审核:林广杰
青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