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土方 http://m.39.net/pf/a_4577572.html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表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为史伟云教授。圆锥角膜是易发生于年轻人的以角膜变薄且呈锥形前突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发病率约为1/。目前圆锥角膜的病因仍不明确,常造成角膜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患眼视力显著下降,最终致盲,影响终身。以往由于诊疗手段和技术相对不足,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圆锥角膜诊疗工作的共识意见,而多数医师没有系统掌握圆锥角膜的诊疗方法,故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史伟云等在本期发表述评《努力规范我国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治工作》,通过阐述圆锥角膜诊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原则,指出临床医师应重视并系统了解圆锥角膜的临床诊治方法,正确诊断圆锥角膜的不同发展时期,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最佳且规范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屈光重建,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这对患者长期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圆锥角膜在临床上也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性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早期筛检可疑圆锥角膜患者尤为重要。张耀花等在本期发表论著《角膜地形图筛查可疑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分析研究》,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检查系统中Belin/AmbrosioEnhancedEctasia分析,对疑似圆锥角膜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可能敏感指标。结果发现研究中可疑人群的角膜厚度偏薄、角膜曲率偏陡、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偏弱。此发现对筛查圆锥角膜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张菊等对31例(37只眼)角膜移植术后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了总结,收集其原发病、首次配戴RGPCL距离角膜移植术的时间、裸眼视力、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配戴RGPCL前后不同对比度视力、配戴RGPCL前后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内皮各参数、配戴RGPCL的眼部并发症及舒适度评估等资料,发现RGPCL矫正角膜移植术后的不规则散光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提高不同对比度视力,尤其对于不适于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详见本期论著文章《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
为了充分发挥杂志的继续教育功能,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阅读杂志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能够免费获得Ⅱ类继续教育学分的需求,《中华眼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联合为眼科医师搭建继续医学教育平台“专家讲坛”。本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根据临床热点,邀请洪晶教授撰写了《角膜后弹力膜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的方法和技巧》,针对角膜后弹力膜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中角膜后弹力膜剥除、角膜内皮植片制备、内皮植片植入和植片调位及气泡注入4个重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文中强调角膜内皮移植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均非常重要,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规范手术操作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率;在角膜内皮植片的植入环节中,尽量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是最根本原则;在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现有的手术器械,选择最适合的操作方法。本期附有插页《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开设继续教育专栏并授予Ⅱ类学分的说明》,结合本文内容扫描插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