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Dseq临床案例榜罕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 [复制链接]

1#

01.病史与主诉

患者,40岁,男性,因突发胸闷憋气2个月,伴发热1个月,年7医院心脏外科就诊。

现病史: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6月症状逐渐加重,并伴发热,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生食海鲜肉类、活禽宠物饲养史,否认接触霉变物质、疫区驻留史。

02.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T37.3℃,P72次/分,R16次/分,BP/60mmHg。神志清,皮肤巩膜无*染,胸骨左缘第5肋间及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4/6级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生化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WBC:10.03*10^9/L,N%:83.8%,HB:g/L,PLT:*10^9/L;

2.炎症标志物:CRP:13.64mg/LESR:29mm/H;

3.凝血功能-Dimerng/ml;

4.血气分析:PH7.5,PaO.7mmHg,PaCO.2mmHg,SPO.8%。

辅助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多发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详情见下图。

入院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

03.进一步检查与诊治

入院6天后,进行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术中可见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切除主动脉瓣及赘生物。术后两天应用头孢呋辛1.5gTID抗感染效果不佳,体温持续升高,最高达38.5℃,留取中心及外周静脉血培养,但静脉血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

将切除的主动脉瓣及赘生物送检至微远基因进行IDseq检测,回报结果为心脏瓣膜组织DNA流程检出布鲁菌属特异性序列1,,条,RNA流程检出布鲁菌属特异性序列数46,条。

基于IDseq双流程检测结果,临床调整用药使用环丙沙星0.6gQ12+米诺环素mgQ12,调整抗菌药物后第二天患者体温即逐渐降至37℃以下,胸片未见明显感染,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活动良好,未见赘生物回声。

04.经验与体会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球菌、肠球菌等,布鲁菌属较为罕见。布鲁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布鲁菌病的1%~2%,但临床后果最为严重,占布鲁菌病病死率的80%[1]。由于采集血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某些苛养菌或者罕见病原体难于培养等原因,约有10%-30%甚至更高比例的IE患者血培养常呈现阴性的结果[2-3]。

某项研究IE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

近年来,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宏基因组学已经被用于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菌。年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发表“二代测序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瓣膜组织病原体中的应用”的文章。该研究以改良DUKE标准为“金标准”,直接提取心脏瓣膜组织中的DNA,指出mNGS的检测灵敏度远高于传统培养方法,同时检测周期可以缩短至24小时[4]。

mNGS用于检测IE患者病原体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罗玲,周宝桐,王焕玲,等.布氏菌性心内膜炎六例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56(10):-.DOI:10./cma.j.issn.-..10.

[2]Cresti,A.,etal.().Epidemiologicalandmortalitytrendsininfectiveendocarditis,a17-yearpopulation-basedprospectivestudy.Cardiovasculardiagnosisandtherapy,7(1),27.

[3]Ibrahim,K.S.,etal.().Patternandpredictorsofou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