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术后科普篇想要视力有保障,白内障术后 [复制链接]

1#

前言

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改变引起的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一般白内障是呈现乳白色的。检查75岁的抗美援越老兵郑叔叔的晶状体时,白内障专家吴岚主任发现,这居然完全是一颗又黑又硬的“黑内障”!

眼前节照相下看到的“黑内障”

三十年青光眼

晶体变成“黑内障”

白内障是老年人高发眼病,艾格眼科白内障专家吴岚主任常常接诊到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如晶体膨胀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过熟皮质溶解导致眼内炎、晶体太硬手术难度高等等,也曾见过不少棕色的白内障硬核,但是像郑叔叔这样的“黑内障”却很少见。

那么,郑叔叔的“黑内障”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郑叔叔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老兵,30年前因严重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进行了滤过性手术降眼压。此后,郑叔叔白内障逐渐加重,双眼视力慢慢下降,在青光眼和白内障相互渗透影响下,郑叔叔的白内障慢慢变成了“黑内障”,左眼已经完全失明,右眼也仅剩光感。

谈起曾经看不见“抹黑”的日子,老人唏嘘不已。

多年求诊无果

援越老兵心灰意冷

5年前,右眼仅剩光感的郑叔叔,在家人陪同医院求诊,医生却告知他没有手术意义。

不甘心的家属又带医院,医生都说没有办法做手术,说老人的眼部情况太特殊,白内障手术风险极大,到手术台上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甚至会有眼球摘除的风险。

最接近手术希望的一次,医院办理了入院,原计划的手术当天,被告知手术把握不大,风险太高,医生建议他放弃手术,将他们劝回家了。

艾格重燃希望

七旬老兵力争“光明”

这几年,郑叔叔和家人慢慢接受了再难看见的“事实”,直到郑叔叔的外甥一次偶然接触到了吴岚主任,得知吴主任擅长疑难白内障手术,就提到了郑叔叔的情况。

吴岚主任非常同情老人的遭遇,觉得战斗英雄不能就这样在黑暗里度过晚年。明知有难度,她还是表示愿意再帮老人看看,目前白内障技术和设备进步很大,也许自己能有解决的办法。得到消息后,郑叔叔和家人非常激动,说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也要做这个手术。

郑叔叔与吴岚主任合影

为了能有更大的把握,吴岚主任提前一医院检查、了解眼睛的状况。

通过仔细检查后,吴主任发现老人的左眼已经完全失明,而仅剩光感的右眼还有可争取手术的机会。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为了能给老人争取最好的手术效果,她立刻邀请艾格集团多位白内障专家共同会诊,为老人制定了最佳的手术方案。

术前谈话中,吴主任向家属表明手术风险很大,可能有哪些意外会发生。老人家的儿子当时拍着胸脯说:“你尽管做,不管什么结果,我都接受,都承担。”这种患者的渴望、家属的信任,感动了吴岚主任。吴主任下了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老人争取最后一点视力!

突破重重难关

艾格名医助老兵重获“光明”

这台白内障手术的难度非常高,吴岚主任表示:“因为青光眼的患者比较早于常人发生晶体混浊,白内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白内障的核已经是黑核,很硬,一般的超声乳化不容易把它做下来。另外由于青光眼的原因,老人的前房很浅,医生操作的空间小,如果硬核翻转起来容易把角膜内皮划伤,就会对角膜内皮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必须小心又小心。而且因为之前做过青光眼手术,老人的虹膜和晶体紧密粘连,瞳孔非常小,虹膜的色素广泛附着在“黑内障”的表面,白内障手术中撕囊非常困难。上方还有原来青光眼手术后的滤过泡,非常难以下手,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不少医生都不敢‘接盘’,确实是手术难度太大。”

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吴岚主任也没有畏惧。她预想了一切可能的并发症,制定好了应对措施。准备了虹膜扩张器、保护角膜内皮的弥散性粘弹剂、晶体囊袋张力环,前段玻切等,并在手术前,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脑里想象了整个手术的过程。

手术时,每一步她都小心翼翼:为了避免损伤上方青光眼手术做的结膜滤过泡,吴岚主任选择透明角膜微小切口,小心地分离粘连的虹膜;由于前房太浅,她分几次补充粘弹剂,一点一点完成完整地撕囊;“黑内障的”核太硬太大,她重新调整了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系统的参数;操作空间非常小,尽量在囊袋内原位劈核超声乳化,避免核块翻转损伤角膜内皮;晶体悬韧带很松弛,白内障取出后,为了保证人工晶体的稳固,她又为郑叔叔安装了囊袋张力环,固定晶体囊袋,再植入晶体。

吴岚主任准备手术中

手术是显微操作,花了比普通白内障手术多一倍的时间,吴岚主任额角也微微沁出汗来。

最终,一切都按照吴岚主任预想的步骤顺利进行着,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手术完美结束。

复诊时再次测视力,仍然稳定在0.1

不抛弃、不放弃

“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看见”

原本老人仅剩光感的眼睛恢复到了0.1的视力,术后第二天拆掉纱布,复查视力,看着老人对着视力表挥动手势,激动不已的家属纷纷称赞她“创造了一个奇迹!”

多日后复诊,老人心情愉悦,满怀感恩。

术后的复查,老人配合得非常好

为什么吴主任冒着风险也要为患者争取光明呢?

吴岚主任说:“病人到处求医被拒绝也很难受,能给他们一份帮助,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我之前医院拒绝的病人,始终觉得做医生就要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这个专业,但凡有光感的病人,我都想把他们治愈。对每位患者都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

“而且,我术前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吴主任说,“手术前,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脑补了整个手术的过程。我想到了一切可能的并发症,制定好了处理措施。能让郑叔叔重见光明,让我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光明里再行走

眼获“新生”不忘感恩

当然,更惊喜的是郑叔叔本人和他的家属。在艾格就诊的经历,完全改变了郑叔叔的生活轨迹!

再也不要人搀扶、“摸路”了

从原来在眼前晃动手指都看不到,到现在能有0.1的视力(5米远可以看到视力表上最大的一个“E”),失而复得的光明显得尤其珍贵。

郑叔叔说,以前成天窝在家里不动弹,怕摔倒、容易磕伤碰伤,处处需要人照顾。想帮家里人洗个碗吧,厨房里所有东西挂、放的位置必须固定,否则就容易摔破厨具。现在,洗碗摘菜,收拾卫生,全都能做了。

只要天气不错,老人常常出门遛弯,和邻居们拉拉家常。街坊邻居都问,郑叔叔“瞎了好多年”的眼睛怎么又好了?郑叔叔总是骄傲地说,我外甥帮我找了艾格眼科的“手术大师”吴岚主任看好的!

郑叔叔也非常懂得感恩,这么大年纪,硬是要去门诊看望吴主任,亲自感谢她挽救了自己的最后的视力。周围的亲戚邻居眼睛有点小毛病,总是不厌其烦推荐到吴岚主任那去看,说要把吴岚主任的“好”,告诉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