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志,主任医师,医院眼科主任,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擅长眼视光学疾病及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准分子激光手术及眼科整形等手术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首要致盲病因,约占致盲总数的一半,主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代谢性白内障等种类。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发病率逐渐增高。
白内障从根本上讲就是眼内晶状体混浊,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如衰老、物理化学损伤等都可以使晶状体混浊。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无痛性的视力下降,特点是强光下的视力反而不如弱光,白内障的诊断并不困难。白内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残疾都要大。所幸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白内障所导致的盲已成为一种可治愈性盲。目前,对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已从单纯的防盲转变到不断提高老年人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水平上。但许多人在白内障治疗上还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一:看不见了才能做手术。有些人认为只有等完全看不见了,即白内障成熟了才能手术,这显然是一种误区。不仅白内障在成熟过程中会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过熟的白内障通常伴有混浊的晶体核超硬及晶体悬韧带松弛或脆弱,极易造成手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给术后视力恢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随着小切口超声技术及可折叠型人工晶体的应用,只要视力低于0.3,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以手术,而且这时手术切口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视力质量好。
误区二:过分相信药物治疗有效。白内障治疗上可分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一些早期的白内障患者,用药后病情发展可能会减慢,视力也有可能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尽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有许多种抗白内障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疗效均不十分确切。目前公认的主要治疗白内障的手段仍是手术,一味用药只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建议遵医嘱,一旦视力下降严重,应及时就诊,及早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误区三:老人年龄太大,没必要做手术了。有些人认为年龄太大就没有必要受手术之苦或者担忧手术风险大,不愿意做手术。其实,目前的白内障手术已经基本突破了年龄的限制,上至百岁老人,下到仅3个月的孩子,都可以进行手术并且有成功的经验。白内障手术时基本无痛苦,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手术,所以没必要让老人在黑暗中度日如年。
误区四: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群不能做手术。部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老年人,只要经内科治疗将血糖、血压、心功能等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内,完全可以耐受手术。目前,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通过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同时术中采用心电监护、吸氧等保护措施,手术安全性高。
误区五: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一定能提高,术后视力不提高就是手术失败。眼睛就好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白内障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出问题,可以通过手术更换镜头。但照相机能拍出清晰的照片除了和镜头有关外,还和胶片等有关。有些老年人除了有白内障,还有黄斑变性或其他眼底疾病,这类患者即使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也不一定能提高。也就是说对有眼底或视神经疾病的患者,一个成功的白内障手术并不能保证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视力。还有10%~20%的手术患者在术后不久会发生再次的视力下降,极有可能是因为衬托人工晶体的囊膜术后又出现混浊而影响视力,这种后囊膜混浊又叫后发性白内障,它不代表手术失败或无效。这是一个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个到目前为止仍无法完全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但是,即使发生了这样的并发症,也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再次获得良好的视力,而不用手术。
医院眼科常规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复杂性、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等技术。如果出现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老年患者,请及时到专科就诊。医师会通过眼部检查,给予准确诊断、正确治疗,让你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