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老头和你随便聊聊 [复制链接]

1#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时,有很多大学专业对考生的视力都有特殊要求,特别是公安、军事类院校和一些特殊专业,比如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对裸眼的视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每年高考前后,都有许多的高考学生去做近视矫正手术,也有众多的医疗机构发布广告,宣传自己的手术效果。

近视手术,不是人人都能做!

只要是手术,都不是百分百安全无风险的。

任何手术,包括近视手术,都有很多的禁忌,比如说近视手术的禁忌就包括患者本身存在的一些眼部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

通常,医院和靠谱的医生,在手术前都会询问一些问题,从而把不适合做手术的人筛选出来。

如果医生告诉你不能做,千万不要强行手术!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激光屈光手术禁忌症有以下情形(仅供大家参考):

●屈光状态不稳定;

●一些角膜的异常(如患有圆锥角膜和其他的角膜膨隆、变薄、水肿,间质性或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以及广泛的血管化);

●角膜厚度不足,不能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

●具有视觉意义的白内障;

●不能控制的青光眼;

●不能控制的外眼疾病(如睑缘炎、干眼综合症、特应性/过敏);

●不能控制的结缔组织或者自身免疫疾病;

●患者不现实的期望值。

除了疾病限制外,近视手术对于年龄也有要求,通常建议在18~45岁之间。

手术只能改变当前的近视度数,年龄太小的未成年人,因为眼睛的发育没有成熟,近视度数可能还不太稳定,需要等到成年后、连续两年度数变动不大的时候才能手术。

超过40岁以后,眼睛进入了“老化期”,近视手术后老花眼症状可能会提前。

如果你适合做手术,都有哪些种类的近视手术,更需要认清!

面对扑天盖地的近视手术广告,据不完全搜索,以下是一些手术的名字:全激光smart、Lasek、Lasik、精雕、精雕A+、精雕C+、精雕绿飞秒、个性化微飞秒、极飞秒、纳焦飞秒、全飞秒、3D全飞秒、宇航飞秒、智慧全激光、U视、角膜地形图引导、全眼像差引导、contoura、像差优化、Q值引导……

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近视的原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

从手术方式来说,近视手术本质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术。

激光手术:用激光削一下角膜,改变光线的折射路径,近视的度数越高,需要切削的角膜就越多;

晶体植入术: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一个超薄的晶体,就像在眼睛里面戴了一个隐形眼镜,目前这类手术流行的主要是ICL,属于内眼手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几种基础的手术方式就可以了,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术名称,可以不客气地说,都属于换汤不换药或者新瓶装旧酒罢了。

目前的主流近视手术还是激光手术,包括半飞秒、全飞秒等板层手术,t-PRK等表层手术。这些手术方式,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这类手术,因为要把角膜削薄一点,所以要求角膜达到一定的厚度。

无论哪种激光手术,目的都是角膜削薄,区别就在于怎么削。

在激光手术中,“激光”像一把刀,主要有“准分子激光(紫外激光)”和“飞秒激光(近红外激光)”两种。两种激光各有各的优势,比如飞秒激光切割的组织边缘平整光滑,还能穿过表层直接在内部切割,准分子激光做不到内部切削;但是准分子激光可以做到“个性化切削”,这是飞秒激光办不到的。

比如,如果近视手术前的检查发现,角膜长得不平滑或者说散光比较严重,就需要用准分子激光根据个人的角膜情况“定制”切削方式,保证术后角膜平滑、视觉质量好。这种手术就是“角膜地形图”或者“波前相差”引导的激光手术,医院会被宣传为“精雕”。

半飞秒、全飞秒和t-PRK这些方法,除了手术方式不同,用的激光也不一样。

半飞秒手术中,需要同时用到两种激光,所以叫半飞秒,它和全飞秒的区别仅仅是手术方式的不同,并不是全飞秒的“低配版”,而且由于半飞秒手术用到了准分子激光,可以做个性化切削。缺点是,手术中角膜瓣切口比较大,损伤的上皮神经较多,干眼发生率相比全飞秒要高一些。

全飞秒,顾名思义,就是全部用飞秒激光进行的手术。利用了飞秒激光在不伤害外层的情况下直接在内部进行切割。优点是对上皮的损伤比较小,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预测性比较高,对上皮神经的损伤也比较小,术后干眼相对少一些,并且症状也轻。全飞秒也有缺点,主要是适用的人群范围比较窄,近视度数太高了(通常要小于度)就不能做,另外由于手术只使用飞秒激光,无法做个性化切削。

t-PRK,另一个名字叫trans-PRK,属于表层手术,是比较早期的近视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准分子激光。这种手术的优点是角膜上皮重新生长出来后相对稳定,不易出现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缺点是手术后不适感和疼痛感明显,术后恢复时间和用药时间比较长,发生角膜上皮下雾装混浊影响视觉质量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这种手术方式适合中低度近视,角膜厚度不足不适合做全飞秒或半飞秒手术的人群,特别是运动员、军人等对手术后角膜“强壮度”要求比较高的。这种手术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或者变种,比如全激光smart、Lasek、epl-Lasik等。

适合于多数人的近视手术原则:

角膜厚度足够、近视度数等其他条件下也适合的情况下,可以首选半飞秒和全飞秒;

角膜厚度不足以做半飞秒或全飞秒,并且是中、低程度近视者,可以优先选择t-PRK等表层手术方式。

晶体植入术(LCL)真的像宣传的那样“安全可逆”吗?

晶体植入术(LCL)适合超高度近视,并且风险并不低。

这种手术方式是在角膜上切开一个小口,然后在晶状体前面植入一个超薄晶体,相当于把一个特制的隐形眼镜戴进了眼睛里面。

对于超高度近视(通常≥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激光手术,需要切掉很厚的角膜才能达到效果,剩余的角膜会变得太薄并且容易出现并发症。而LCL不需要切削角膜,比较适合超高度近视的人,或者角膜本身比较薄的中高度近视也可以考虑。

这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体来说目前已经得到认可,至于某些广告所声称的“安全可逆”,则是因为这种手术后,如果出现问题,还能把手术植入的晶体取出来。

事实上,这种手术并没有某些商家宣传的那么轻松。这种所谓的“可逆”并不是没有损伤,每一次的植入、取出人工晶体,都伴随着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手术中也会一定程度的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更重要的是,LCL属于内眼手术,需要深入到眼球内部,不同于激光手术只在角膜表面进行。

内眼的手术风险普遍高于表层的手术风险,可能引起眼内炎症,一旦出现手术并发症,往往会更严重。另外,人工晶体还可能干扰本身的晶状体的生理代谢,会造成白内障提前发生,也有一定的几率导致高眼压或青光眼。

这种风险是很多人不知情的,甚至有不少中低度近视患者,看到了广告宣传,为了所谓的“保险”去做LCL。

由于当前部分医疗机构存在LCL手术扩大化的问题,国内专家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了多篇文章,呼吁谨慎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中低度近视。

简而言之,如果眼部条件下足够做激光手术,尽量不要优先选择晶体植入术(LCL)。

最后提醒,毕竟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近视手术能不能做、做哪种手术需要看术前的检查和医生的判断!

虽然近视手术是很好医疗新技术,但是并不意味着做了以后就能百分百拥有好的视力。一方面,手术效果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手术后的护理及不良的用眼习惯,也会影响后续的视力效果。

如果需要做近视手术,就要充分地考虑自己的眼部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不要只看广告宣传,医院。

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医院和医生。

声明:

本文根据丁香医生的文章整理,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告知必删。

本人并非医学专业人士,整理本文只是为了传达关于近视手术的科普常识,仅供大家参考,如有错误和疏漏,敬请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