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样治愈揭阳:“三抓三促”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今年,揭阳市在加大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同时,十分注重对重点项目进行整理、升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是抓资料促保存。对全市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等200多个项目优先进行深度调查,进行录音、录像和摄影等采集,及时加以抢救和重点保护。据统计,全市共编纂文字资料109册,其中编纂市、县两级普查成果汇编本10册,镇级汇编本88册,其它相关资料11册;对112个项目进行了数码照相,拍摄照片800余幅;走访非遗传承人(老艺人)664人,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并对重要项目的传承人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进行了登记。
二是抓申报促保护。以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保护项目名录的工作为契机,有效促进全市重点项目的整理和保护。在财*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组织专家对各地普查出来的200多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并筛选其中部分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项目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的申报。全市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100个,市级项目65个,被公布为省级项目的29个,国家级的有普宁英歌、揭阳潮剧、木雕、普宁嵌瓷、阳美翡翠玉雕、乔林烟花火龙等6个项目。
三是抓开发促传承。对具有较高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剧、潮乐、行彩桥、木雕等,在采取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潮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及时组建揭阳潮剧抢救和保护专家组和工作队伍,加快潮剧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揭阳潮剧发展基金,举办“揭阳市戏剧文化节”、“揭阳市戏剧演艺大赛”、举办潮剧票友演唱会,建立潮剧人才培训基地,举办潮剧人才培训活动(如在市艺术学校设立潮剧、潮曲专业;成立小梅花、小金花艺术团等);举办潮剧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通过这些做法,将一大批有揭阳地方特色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在发展阳美玉雕工艺方面,主要是举办揭阳阳美(国际)玉都,发扬阳美玉雕工艺。其他如组织普宁英歌参加奥运开幕式广场表演、组织烟花火龙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表演,对国家级非遗项目起到较好的传承作用。同时对被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名录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以各个项目的保护单位为主体制定相应的五年保护计划,在项目的挖掘、整理、传承上苦下功夫,并加大宣传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切性、重要性深入民心。从而使重点项目的文化内涵更为鲜明,文化品位更加突出,达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利用。